:::
適用對象
  • 中央政府(部會)
  • 其他
災害類型
  • 風災
  • 震災(含土壤液化)
  • 寒害
  • 海難
  • 其他災害

建構臺灣海象及氣象災防環境服務系統(4/4)-建置海域環境災防服務系統

年度 109年度
主管單位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執行單位 中央氣象局 海象測報中心
預算來源 科技經費
執行經費(仟元) NT$57258.00
執行期間(起&迄) 2020/1/1~2020/12/31
計畫主持人 滕春慈
計畫重點描述 配合我國對自然與生活環境安全保障與增進民生福祉之環境科技相關發展政策,整合氣象局新一代海面觀測與遙測數據、各種國際海氣觀測與預報資訊,建置西北太平洋海象地理資訊與開放資料服務,促進政府、產業與學研機構應用。研發臺灣海域之海洋溢油、海難漂流預報、漁業海溫預警、海岸潮線預報、颱風波浪早期預估、海運區域波候、季節大潮、海洋熱含量、海嘯與海平面變化等災防應用暨服務技術,建立具備行動定位與區域客製化之臺灣海象災防資訊平台。引進與在地化建置國外成熟波潮耦合及暴潮系集技術,發展百公尺解析度之近岸區域海象預報整合作業,延長沿海鄉鎮波浪與暴潮預報天數至未來3天,提升災害性海象預報技術,有效提供海洋產業與沿海居民避災資訊,減少經濟損失。強化本局對於災害性海象之感測能量與預警能力,及時提供環保、海巡、航港、觀光、漁業等海域救災單位應用,間接降低海域災害衝擊。
必要工作項目 1. 持續發展波潮耦合技術,建置3維波潮耦合暴潮模式。
2. 建置暴潮系集預報雛型系統。
3. 建置暴潮預報作業監控系統。
4. 新增暴潮機率預報產品。
5. 新增年度大潮極端暴潮線、海平面變化趨勢等2項資訊,改善8項海象災防環境資訊服務,推廣災防機關使用。
6. 改善臺灣海象災防環境資訊平臺與客製化行動定位版網站服務。
7. 完成西北太平洋海象資料庫與品管作業化,新增12項國內外海流、波浪、潮位、風、海溫或海水位高度等地理資訊圖層、網路API介接與資料索取服務。
8. 持續發展異常海水溫預警、海難漂流預報、海洋熱含量變異分析與相關觀測儀器發展技術。
預期成果產出 1. 引進與發展波潮流耦合技術,完成建置3維波潮耦合暴潮模式,發展暴潮系集預報技術,提供多樣化近岸地區波浪與暴潮預報資訊,提升本局暴潮預報能力,降低沿岸地區遭受颱風暴潮之威脅。本年度將發展與建置臺灣地區(含金門、馬祖)之3維波潮耦合暴潮模式,建置與發展颱風系集路徑,新增2項暴潮機率預報產品。
2. 完成擴充與建置暴潮預報系統監控功能,提升海象預報作業效率及暴潮預報產品功能。
3. 西北太平洋海象資料庫系統新建處理國內外之風、波、潮、流、海溫等監測、預報資料,提供12項地理資訊系統圖層(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Data Layers,以下簡稱GIS圖層)、資料下載,提升海域科技研究基礎資源,提升政府雲端服務績效,促進海象資料在產、學、研、能源、保險業及政府應用。
4. 擴增臺灣海象災防環境資訊平台網站與區域海象災防環境資訊行動版服務,應用大數據資料處理技術、網路資訊存取、客製化、行動定位與第5代超文件標示語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5 Canvas,以下簡稱HTML5)繪圖顯示技術,建置大潮極端暴潮線、海平面變化趨勢2項災防資訊產品服務,提升我國氣候變遷調適能力。
5. 發展異常海水溫災防應用技術系統,改善漁業海溫預警、海難漂流預報資訊,推廣漁業署、海巡署使用,降低因海溫寒潮造成海域養殖經濟損失風險。應用資料庫分析氣候變遷對海域環境災害預報影響,研究海洋上層熱含量區域特性,提供數值預報作業改善。
6. 發展海象災防應用技術系統,改善海洋溢油漂流預報、海岸潮線預報、颱風波浪統計預報、航海風浪流況警示、海嘯監測分析、海岸長浪海溫、海運區域波候、海平面變化趨勢資訊,推廣海洋保育署、水利署、航港局、風景區管理處、國家公園與港務公司等機關使用,舉辦海象災防資訊應用講習會,促進政府機關間跨領域公共服務合作,協助海象災害防禦與海難救助,降低產業經濟、人命、環境損失風險。
對應方案課題
  • (舊)課題一:整合防災公共資訊服務
檔案下載 全文報告 中英文摘要 精簡報告 成果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