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用對象
災害類型
  • 震災(含土壤液化)
  •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

雷達衛星影像地表形變分析之試辦

年度 111年度
綱要計畫 智能測繪科研發展計畫年度
細部計畫 研發三維地形製圖自動化萃取技術年度
主管單位 內政部地政司
執行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
對應課題
  • (舊)課題四:精進防災科研技術
產出成果類別
產出成果型態
自評等級
成果內容說明 本項工作為建立影像處理之參數數據庫與經驗,以供後續人工智慧參數學習之基礎,同時亦逐步建立臺灣各地初步形變分析圖資。完成五年期間之全臺灣PSInSAR相對形變速率觀測(C波段)、臺北港區填海造陸(X波段)與高雄美濃地震(L波段)地表形變分析之試辦成果。
實際防災落實應用情形 C波段部分,自2017年至2021年五年期間全臺灣地表形變狀況,其中以雲林地區之地層下陷、2018年花蓮地震產生的地形變狀況最為顯著,雲林地區之地層下陷速率測得每年下陷約5公分,需注意地震事件屬於瞬間發生的事件型地表形變,花蓮地震事件發生當下產生約15公分的地表形變,但由於觀測期間為五年,因而最後以呈現為約每年30mm之形變速度,於形變解釋時需要特別小心。
L波段部分,成果可見高雄地震之地表最大形變發生於臺南地區,後續針對成果進行剖面分析,可知形變中心之最大變形量達150mm,成果可以解釋為何臺南為該次地震之重災區,其中臺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更是直接造成百餘人喪生。
相關佐證資料
圖片1 ??4.jpg
圖片1說明 C波段部分,蒐集自2017年至2021年全臺灣共128張之Sentinel-1影像,完成五年期間之全臺灣PSInSAR相對形變速率觀測成果,如圖1所示。L波段部分,利用2015年11月26日與2016年2月18日兩張雷達影像組成之影像對觀測2016年2月6日之高雄地震事件造成之地表形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