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規劃

課題規劃架構圖示
課題規劃架構圖示

課題一:整合防災公共資訊服務

目標 將結合政府重大施政計畫,以 Open API 方式提供整合防災公共資訊 服務平台,以創造災防資料新服務與新價值
重點工作內容
  1. 落實場域實證之災防應用
  2. 建立跨部會標準研訂機制
  3. 推動標準資料跨域應用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 水利署、水保局、國科會(原科技部)(自然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研院等
課題規劃架構圖示
整合防災公共資訊服務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上圖所示

課題二:推動防災產業鏈結

目標 建立防災產業產官學技術服務平台,針對需求資訊進行交換。帶動國內防災需求商品產業化,厚植本土化防災科研技術落實。
重點工作內容
  1. 防災產業法規鬆綁與促產研究推動
  2. 建立防災產官學技術交流平台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國科會(原科技部)(自然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及各參與單位。
推動防災產業鏈結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上圖所示
推動防災產業鏈結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上圖所示

課題三:強化防災社會服務機制

目標 因應仙台減災綱領,確立特殊需求者的防災資訊傳遞管道及落實防災管理。
重點工作內容
  1. 創新社會服務管道
  2. 弱勢機構風險、韌性、脆弱評估
  3. 利用現有管道傳遞防災資訊
  4. 強化社會弱勢防災服務機制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 內政部、衛福部、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水保局) 、國科會(原科技部)(自然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GO
強化防災社會服務機制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上圖所
強化防災社會服務機制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上圖所示

課題四:精進防災科研技術

目標 從防災、耐災生活圈的角度,精進防災科技,降低民眾、企業以及公部門災害風險並強化耐災韌性。
重點工作內容
  1. 提升「災害預警技術」
  2. 落實「災害風險分擔與防災韌性」
  3. 擴大「環境監測技術與應用」
  4. 強化「極端災害情境模擬與因應對策評估」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 氣象局、水利署、營建署(下工處)、水保局、林務局、公路總局、國科會(原科技部)(自然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地調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運研所港研中心、國研院颱洪中心、農委會、消防署、教育部、工業局、國科會(原科技部)科學園區、能源局、原能會、農糧署、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中研院
精進防災科研技術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上圖所示
精進防災科研技術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上圖所示